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复明性转入了屈光性手术阶段。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广泛应用,为散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残余散光的减少方面提供了可能。
近期,广州白云山医院眼科成功为一名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不仅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也开创了医院“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先例。
(手术医生为患者进行术前轴向标记)
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与植入“传统人工晶体”不同,它必须要设计好手术切口,尽量避免医源性散光,测量散光轴的定位,确保人工晶体的位置放置准确,手术过程要比植入传统人工晶体复杂很多,十分考验施术者的技术水平。
(术中安装人工晶装体)
根据患者的术前检查数据,眼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后第一天患者的视力达到0.6,一周后复查,视力提升到0.8,眼压及各项数据均正常,无不良反应,患者表示非常感激,给予专业及服务上的肯定。
散光是一种眼睛屈光不正常的表现。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由于各条径线屈光度不同(主要表现为角膜),导致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在空间上形成焦线,这样的屈光状态即为散光。
散光属于一种低阶像差,在白内障手术中,约有 41%的患者术前存在 1.0D 以上的散光。如果期望更佳的术后视力,要先解决低阶像差带来的视觉影响。
白内障人群中存在角膜散光的患者并不少见,据资料显示,约有15%~29%的患者存在>1.5D角膜散光,而我国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1.0D的患者约达40%。每一个白内障手术医生都有一个术后视力1.0的理想,但是现实不尽如人意,术后视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眼球是一个复杂构成的器官,任何一个结构功能出现问题都能影响到视觉效果。其中角膜散光是诸多影响因素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可以完美矫正散光问题,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植入Toric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白云山医院眼科
广州白云山医院眼科,专注于眼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科室配备了先进的眼科检查和治疗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眼部疾病,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眼部健康的问题或疑虑,欢迎前往广州白云山医院眼科咨询专业医生。